写给播音系的新同学
十月初,天已渐渐有了凉意,不过我想,你心里对于播音系新生活的向往与期许、猜想与不安等情愫尚未随之消减。将是开学的日子,我想在这里写一些只言片语给你。
播音学中有狭义备稿和广义备稿的概念,对标如此,播音系的学习也大约可分为狭义学习和广义学习。
1.狭义学习的指向十分明了,便是你的专业。常有人问我,你平时有什么爱好?始终觉得,运动、读书、才艺是很好,但居于其次,首先的爱好应当是我们的专业。来自五湖四海的少年少女之所以相遇在一个系别,看似是缘分,莫不过是共性的兴趣和特质使然。如同所有传媒梦中人一样,不少人每每听广播、看电视和互联网之际,会想象着自己成为电波里、荧屏上和手机前说话人的样子,若你也是,我想道一声恭喜,为你拥有学习这门专业的原动力,与此同时,更希望你明白,梦依靠的不仅是热情,实现梦需要能力。曾听过配音员吴凌云一席话,说总有新人见到他,先洋洋洒洒谈一通心里对于配音的热爱,他每每笑而不语,只给你一页台词,对着屏幕在话筒前来一下子,来之能战,就留下,站之不胜,便走吧,喜欢没有用,这行要的是专业。
是的,专业,且不易达成的专业,学专业者甚众,非科班做主持的亦大有人在,然留有作品者寥寥。成功的人有一点共通,他们无一不是十二分的努力。是的,努力,且持之以恒的努力,譬如,你是否每天自觉地练声,改善原本可能不大好的语音面貌;譬如,老师的课后作业你能否认真完成,在一次次和话筒的贴近中感受语言的奥妙;再譬如,当舍友沉溺于游戏快感中,你会否偏安一隅把《中国播音学》《艺术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美学散步》等静静看完。偷懒、自以为是和心浮气躁是学专业的大忌,迷茫、好高骛远、没什么真本领还听不得别人批评是年轻人的通病,多数人不能置身事外,亦是如此的我厚着脸皮极力劝诫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再有,职业全然不如你想象中那般美好。有表演系的朋友今年毕业去了人艺话剧院演戏,我说祝贺他,能在浮躁的时代坚守着纯粹的艺术,他答,话剧是纯粹的,但剧院不是。同理,主持或许是纯粹的,但主持人不是,具体情形你会随着比赛、实习、外事活动等历练慢慢懂得。记得张泉灵领“金话筒”奖时说:我希望自己能一辈子做个提问的主持人,到老了还说“没问够啊”。她还未老,却已经辞职了。假若你学有所成、业有所功时还深深地扎根行业中,觉得没做够啊,我会敬佩你是真的爱这个专业,而非爱这个专业所呈现出来的样子,爱一样东西或一个人,就得学会接受它的全部。
2.常听人讲,“前30年你是在用专业主持,后30年是在用阅历主持”,那“阅历”到底指什么呢?我的答案是,它指向一种广义的学习。
随光阴流转,我日益深刻地意识到播音其实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表达,“看似是播音,实则是在参悟”,为什么每个人播音作品的风格特点都有所不同,不正是因为播音员在创作时带有个人的性格色彩和生活印记么?它与自我内心的节奏、情感的律动关系密切,而非简简单单的“播音工具论”,在这儿我要推荐播音艺术家肖玉老师的节目,岁月的美沉静在她娓娓道来的讲述中,听了《难忘的中国之声》会知晓什么是人生况味。同时,主持人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即便先声夺人、相貌堂堂,即便许多人可以按照台本圆满完成无差错、无硬伤的现场直播,但花瓶式主持和浅薄的思想者并不少见,真正打动人心的,是一个主持人作为人在话语场中所展示出来的魅力,这是他的文史哲素养,是基于自然理念对芸芸众生的处世情商、文化内涵以及生活态度等所共同造就的,流利地说废话和无意义的串联注定要被时代所抛弃。
大学,不仅要学专业、学知识、学技能,更应该学思维、学做事、学做人,这话虽然老生常谈,确是不假。
就像1万小时定律,这些学,多从坚持中来,我建议你这几年:
1.坚持打造一个作品。这个作品可以是一个节目、一个社团、一个课题,譬如笔者本人,本科的校园课余时光基本是在广播台度过,这也促使我积累起了对于声音的兴趣和经历。做这些时不为功利的奖章,却收获了更为重要的内心的满足。人各有志,我期待你找到一件有意义的事,并做到个人能力范围内的最好。
2.坚持学习一个其他专业。今年有幸于央广实习,老师无意间问我说,现如今,什么不会过时呢?我想了想,说是知识。容颜会老,技能会衰退,经验主义也不足以应对剧烈变化,唯一可坚守的是知识,捍卫知识是知识分子的使命。之于我们,一位优秀的主持人应该既是本专业的专家,也是所主持节目领域的专家,诸如财经、法律、音乐、戏曲、体育等,不一而足,市场细分的当下,“说什么”比“怎么说”更重要,知识将是你安身立命的法宝。
3.坚持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作一个现实点的设想,毕业后4年,工作单位为什么签你而不是他和她?这或许缘于你主持的方式,或许是主持的内容,或许缘于一项长于同事的技能,或许是一种内在的气质特征。总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你要拥有独一无二的美。
4.坚持学习外语。外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不少艺术生都觉得学起来痛苦,又想起那句许多人的座右铭,“谁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5.坚持看书。近些年和人聊天谈事情,聊上一会儿,便能看出来这个人平日是否读书了,书里的思想,会慢慢化为你的眼神和姿态。假若不读书,是白茫茫的一片,只在胡吃海吹上有些花花架子,是挺令人怅然的事情。关于读书,我认同尼采的断定,“读书就是沿着作者的脚印去看沿途的风景”。在这趟旅途中,你能看到三毛的热烈,“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看到鲁迅的深刻,“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看到罗素的真诚,“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看到马克思的光辉,“书是我的奴隶,应该服从我的意志,供我使用”。
6.坚持独立地看待周遭的一切。曾见过一位从央视离职的春晚导演,我问他离职前后感到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他若有所思地说,给我点赞的人少了一半之多。这让我开始想,假如看到某人的朋友圈人气甚高,或许只是因为他的地位,而非内容本身,同样的话换一个人来说,热度自不相同。这件小事大抵可以说明人容易看不清真相的缘由——人的看法夹杂在社会附会的信息中,对社交的渴望会令人亦步亦趋,回避某些真相与问题,甚至于最后迷失了思考力,这是十分可悲的事情。余秋雨讲“艺术眼光,是一种在关注人类生态的大前提下不在乎各种权力结构,不在乎各种行业规程,不在乎各种流行是非,也不在乎各种学术逻辑,只敏感于具体生命状态,并为这种生命状态寻找直觉形式的视角”。倘若能以艺术的眼光来对待人生,将会活得纯净。
北大法学生刘媛媛的演讲《年轻人能为世界做点什么?》说了一些诗和远方,最后一句是:“我不是来适应社会的,我是来改变社会的”。当年许多人看后兴致高涨,这让我开始明白许知远的理论:真正感动人们的,从来不是思想,而是那些年轻时的勇气。但在演讲下方,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这样一条评论,“如果20年后还能这样说,那才是真的年轻”。
是的,涉世未深的人容易夸下海口,但往往经不住风吹雨打便落荒而逃。行胜于言,多希望这份年轻可以伴随信仰,一以贯之地提点着你的大学4年,每每在利益纷繁之际,能作用于你作出无愧于心的选择,直至一生。
再嘱咐几句吧:
练声:练声不是给老师练的,是给自己练的。
成绩:甭管入学时排名第几,只要在上学时做到最好的自己。
设备:是播音系的学生就买个话筒吧,这会更让你明白“有声语言创作”。
实习:传统媒体的“正规军”训练不可缺少,新媒体则是互联网时代的宠儿,理想状态是在台里出过声、留过像,在新媒体阵地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深造:听老师说如今本科是低配、硕士是标配、博士是高配,个人表示同意。
学术:说到这个总会百感交集,这个学科是中国特色,国外没有同类的开设,学界对此也有所争鸣。希望你在通识阶段的教育中也能感受看论文、找资料和做调研的乐趣,希望看到中国播音学成为显学的日子。这是实践性专业,但学术自有天地,它给予我们的是一种人生态度,思辨、严谨、不盲从、甘于寂寞。
尊重:看过《来表演学院,你懂规矩吗》,其中说老师上课时,水杯从没空过。老师以及师哥师姐无意间的话语对你都有可能是醍醐灌顶的点拨,看到他们记得问好,这是尊重的第一步,还理应学会尊重同学,尊重大门的保安和宿舍的阿姨,尊重你待过的录音棚、图书馆和学院楼,尊重少年心事和青春遐想,尊重学校给予你成长的土壤,尊重生命赋予你的这段时光,尊重你所遇见的,尊重你所感知的,尊重播音主持,尊重你自己。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道理太多,道却太远,别想得太多,却做的太少,别心比天高,却命比纸薄,总言之,时不我待,你要加油。
按理说,到末了应该是祝福的时刻,但我素来不爱讲人云亦云的话,功利、懒惰、拖延者,举头三尺有神明,我只祝福努力的人,祝播音系努力的你,越努力越幸运。我始终认为,生命的意义无需找寻,你要做的是赋予生命以意义。
在MFA艺术硕士毕业汇报结束时,董卿用了甘地的话作为结束,这话今天也送给你:
“去学习吧,如同你将永远活着”。
路远先生
2018.10
● ● ●
-
作者:路远先生,播音系在读硕士,获省广播文艺一等奖,央广新闻《夜听》特约主播,个人公众号“路远先生”。 转载请授权 中国播音主持艺术网编辑整理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在线学习平台播音学院 专业咨询、合作请添加微信:cnbyzc
-
所有图文、音视频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