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分析教程-------电影学院 张会军院长 授课所著
张会军 毕业于电影学院78届摄影系 现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
在电影学院选修课中,张会军院长担任---影片赏析课的主讲师之一,他的课Cecilia去听过,真的是受益匪浅。
WOKO现在把这些资料分享给我们的会员和艺考生们!
相信拥有像这样顶级艺术院校的第一手资料、方法、经验,WOKO的学员和会员们已经在备考的过程中比别人少走了许多弯路,有心的学生也可以在其中找到考试的方向和侧重点!
🙂 nbsp;WOKO小编们会利用自己的优势,继续努力为大家收集编辑这样的学习资料。
影片分析教程/张会军
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影片分析》课程将会贯穿各个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
这类课程表面上看非常简单,老师在课堂上放映一些影片的片段,或者是放映整部影片,然后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课程的要求进行读解`分析。或者是让学生自己在学院的影视中心拉片室,按课程要求独立拉片,并做分析笔记。但《影片分析》课程所起到的作用,在未来的电影创作和电影理论研究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其重要性更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历届的毕业生和我们每一位今天在校的同学,都会在大学学习生活中,会在《影片分析》课程上和在老师的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方法、不同技巧、不同形式的讲解、分析教学中,享受着一种潜移默化的电影专业熏陶;渲染着一种淋漓尽致的视觉听觉剖析;归纳着一种有形无形的影片创作规律;总结着一种完整全面的电影制作和理论经典。
对于电影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有各种个样的理解:
分析,可以是一种欣赏的过程。
分析,可以是一种感觉的经历。
分析,可以是一种技巧的学习。
分析,可以是一种规律的总结。
分析,也可以成为方法`手段的学习。
分析,更可以成为知识`理论的积累和培养。
分析,应该是对影片的艺术特性的总体把握。
如果我们仅仅将分析定位于电影对历史或者对政治`军事`文化等的思考与讨论,谈议论,写感想,这种分析只会停留在表面,永远不会深入。
由于电影欣赏的特殊形式,对电影本性、电影观念、电影美学、电影理论、电影技术、电影技巧的了解和掌握就不能停留在一般层面上。更不能超越电影本体搞一些缺乏细节,缺乏研究的泛泛评论。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阅读(看)电影,思考(想)电影,分析(写)电影,完全是一种艺术感觉的体验过程,一种心理欣赏的过程,很少做单项分析;很少做“量化”分析;很少做手段和元素的分析。即便是更为深入的研究,往往也是提出一个两个问题,对影片的某些段落,镜头反复地阅读(看),用于反复验正自己的感觉、判断、体会、描述。
电影是一种交互式的信息媒体,电影的体验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过程。
电影的体验、电影的理论研究、电影的制作研究,更重要的是技巧的,规律的文化的研究。
我们的学生,曾经是看必看经典,言必称大师。较多的关心这些大师的经典作品的思想,意念,内涵及一些形而上的东西,忽视了影片中这些基本的东西----------手段。
意识---------不是学来的,要靠学习,经历,修养,积累来实现。
手段---------是可以学来的,要靠潜心研究,分析,看片来达到。
电影理论的研究,有人常常倾向于用一种特定的方法,或者从一个特定的观点去读解,分析电影,有的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符号学;语言学;心理学;女权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等方法进行分析,这些都是一些学习方法和分析方法。
但是,更多的人还是习惯于对电影进行类型分析,规律分析,手段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寻找自己的方式,方法;才能对自己和专业所关注的问题逐步深入。
影片分析在我们学院的各个专业的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一个老师是不同的切入方法,每一个专业关注的问题又不一样,我根据我拉片的体会和教学反馈,总结出如下问题,并提出讨论,供同学们在影片分析中参考。
一 主题
正象其它艺术作品一样,影片的主题是电影作品中的灵魂和精华。
主题--------是电影中内容的核心与内涵,是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电影作品中的内容与主题,渗透和体现创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现着创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电影的主题往往是多元化的` 多侧面的,多切入点的。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电影的主题是电影的动作和人物的内涵,是电影的情节和事件的外延。主题是编剧`导演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的暗示,艺术作品的主题转化为形象时,是导演思想欲望的情绪渲泄。
现代电影的故事和主题,往往是一句话可以讲清楚,一万句也讲不清楚。
电影的主题并不是我们在看完电影以后所总结,归纳出来的“心得体会”,“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而是电影创作者的目标追求和灵魂净化。
电影艺术的主题往往不是简单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义的。需要我们整体的把握。
通常人们理解的影片主题应该包括俩个方面的层次:
(1)影片的内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图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点我们从影片的叙事中
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它不是抽象的符号,也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体现在充满视觉造型特点的银幕效果上。
(2)通过对电影的主题`立意及影片的整体视听形象表达理解,我们感悟到了什么。
主题虽然是影片所表达的创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态度,情感和审美观念,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色彩和风格样式,但不会是纯主观化的东西,一定是一种个人生活的感悟。
对于电影作品所表现出的主题,我们要全面的理解,切记不能片面化和简单化。艺术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扬一种极有意义的思想,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涵,照耀和抚慰人们的心灵,从而提高和净化人们的精神境界。
在我们分析、讨论影片主题的时候,往往为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作品的主题,领会导演的创作意图,应该查阅影片相关的文字资料,做如下十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这部影片是改编自哪一部文学作品(名著)?原著作品中作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传达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
2)这部影片的导演曾经导演过什么作品?他(她)一贯的创作风格是什么?在这一部作品中,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方法、风格、样式来完成影片叙事及主题表达?
3)这部影片属于哪一类型的风格样式?同一类的影片中外都有哪些?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区别?
4)描述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节、场景 、细节对影片主题的表达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确、生动、完整的表达出这种感觉?影片中哪一些东西令你激动和回味?
5)关于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众传媒的相关报道你知道多少?
6)从你个人的专业、性别、年龄、文化、修养、价值观、道德观出发,你是怎样认识这部电影的?或者你认为这部影片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上?
7)在一个什么样的层面上,我们认为可以充分的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东西,理解导演所要表达的思想,我们基于一种什么样的出发点?
8)我们在视觉生理上和审美心理上多大程度上对影片产生认同和共鸣?
9)影片中你认为最优秀的,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影片中的风格样式` 叙事结构`造型风格` 手段方法` 影象效果` 人物塑造` `````````````哪一些让你最感兴趣?
10}对于这部影片除了大多数公众的意见以外,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你认为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这十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影片的理解。
重要的是,我们观看了一部影片,就要思考我们所感受、感悟到的东西。要反复地、深入地、分析这种理解和感受,解释出对主题的认识,感受,理解的原因。主题不搞清楚,分析就无法透彻。
关于影片主题的分析就形式而言,文章阅读、段落拉片、同学间讨论和分析写作都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二 结构
影片分析中的结构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们的影片分析中,大部分同学经常会忽略这一点,甚至,根本不被关注。
其实,电影的结构是电影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结构----------是影片的组织排列的方式和叙事组合的构造。
影片的结构,框架,就是电影的风格。
导演根据影片的主题` 内容` 人物塑造的需要,运用各种手段` 方法,将各诸要素合理` 有机` 完整地组成一个视听整体,达到艺术上的统一。
影片的结构分析是影片分析中的系统工程,我们认定的电影的结构分析应该包括:
1)剧作结构-------剧作的分析主要是对电影的情节设置,情节的组织进行系统的分析。从电影的创作规律研究表明:戏剧性结构的电影无非是无数件有因果关系,有内在联系的事件,有机地,有目的安排在一起,最终构成一种结局。这种戏剧性结构的电影的结局可能大体有四种:A情理之中,预料之中;B情理之外,预料之中;C情理之中,预料之外;D情理之外,预料之外。但无论那样的一种结局,都会充满了“戏剧”的味道,都会有一种人为主观的因素。非戏剧性结构的电影,在表面构成上,会更为随意,更为自然和偶然的,许许多多的事件被十分有机地,有意地排列在一起,往往在影片的最后形成上,是局部的无意识构成整体上的有意识。现代电影的剧作结构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变异性,重点的表现在剧作的合情与合理的处理上,有的合情不合理;有的合理不合情;但是,从大多数的影片的构成上分析,合情比合理更为重要。
2)情节结构--------情节的分析主要是对电影的情节安排在排列方式上的整体分析。传统的电影情节,往往是顺序型的,线型的排列关系,现代电影的情节则更为复杂,更为混淆。但电影的情节和细节是影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的叙事情节,在总体上构成影片的框架;电影的细节与元素构成影片的内容;电影情节的推动,一般不依靠外部的力量,而着重依赖于人物的动作和细节的设置。电影情节的编排,往往是依据于人物的心理线索和发展。以往的“戏剧式”电影叙事,对于精巧的外部情节的设计和设置是十分依赖的。现代电影中对于细节越来越重视,用细节的动作和细节的场面积累来推动情节。这种电影的特点是:重视细节的强调,重视细节的重复,形成影片内在的结构,注重细节的日常化和形象化对人物的塑造和对情节的帮助。
影片的结构是导演风格和主题思想表达的最重要的手段。经分析发现,电影的叙事结构、剧作结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影片最终结构的选择与确定,一定是有利于影片的主题,有利于人物的塑造,有利于风格的体现,有利于叙事的多样化。
三 人物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
反过来讲,人物的塑造,是电影的重中之重。
我们对文学的理解是“文学是人学”“风格即人”。同其它的艺术形式相比较,电影的创作也是紧紧地围绕塑造人物展开的。
可以这样认为: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
对于电影的基本要求,我们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场景中,事件中,动作中,对话中看到的不是人(具体的演员),而是鲜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电影中的常规情况是,观众对于电影中的人物(其实是对演员)感兴趣,对于电影中的故事感兴趣,对于电影的主题感兴趣,才会全方位的对电影给予关注。
我们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叙事中`戏剧结构中的“符号”和“虚构”的人,是由演员(职业的`非职业的)扮演的银幕形象。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人物----演员,演员----角色,这两者交替的认同。
我们在分析电影中,对人物的分析应该把握住如下问题:
1 :分析人物在影片中担当的角色:
我们理解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是电影中演员扮演的“人物”+演员自身形象的综合感觉。
有的时候,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电影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有的时候,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仅仅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
我们的心理意识和思想意识无法超越的是,我们很难将某一个“演员”的形象,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离出来,往往是三种思维定式,认为:A:影片中的人物就是------演员;B:影片中的人物就是--------演员+人物;C:影片中的人物就是-------人物。
2 :分析人物的表现方式:
电影中的人物表现,不仅仅是影片的整体叙事及情节,也不在于其出现场景的多少,对白台词的多少,镜头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具体表演` 表现的方式。大体有如下四种方式
1)人物外形表现: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视觉信息。制作的过程中,更为重视其服装,发型,化妆的处理。例如:美国早期默片时代的经典人物卓别林,其外表很有特点,在电影中的视觉外形形象极为鲜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叙事,还要有鲜明的特征。
2)人物景别表现:
某一个人物在电影的表现中,有时更多地是用某一种特定的镜头景别处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镜头的景别,着重对人物进行心理,情绪,表情进行描写,即便是某一个人物用多种景别处理画面,或者是众多的人物分别用不同的景别加以表现,也是要对人物进行性格和心理地刻画。例如:《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年轻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近景` 特写和全景` 远景的交替应用,“母亲”年老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全景的镜头来完成,总体风格基本是这样一种规律的处理。
3)人物形体表现:
电影叙事和场景中人物的形体方式处理,大多数是经过导演和演员精心设计的。因为,人物的形体处理的这种状态,不光是为了叙事,为了场景,更多的是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为推动影片的情节。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彩色回忆时空段落中,年轻的“母亲”,人物的形体永远是处在运动之中,处在站立和跑动之中;而黑白现实时空段落中,年老的“母亲”,则恰恰是相反的处理,大部分形体表现处理成为静止的形态和坐姿状态。
4)人物位置表现:
影片摄影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无论是在影片风格,画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在处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中处理;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边处理;有的人物位置干脆是不规则的卡头卡脚处理。例如:影片《黄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中处理,影片《一个和八个》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边处理。使得影片画面人物的位置有一种鲜明的造型效果,其实,这都是一种影片叙事` 手段` 风格的外延。
从影片的宏观上分析,人物的表现方式,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一定是导演十分重视的技巧与元素。通过这种细致和量化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影片的风格` 画面` 效果` 技巧` 结构和导演方法。
3 :分析人物动作的表现技巧:
影片中决定人物动作的重要因素是环境,事件和规定要求。
作为导演,对于人物动作的简单表现和复杂表现,在影片的叙事风格上会产生不同结果,那么,核心的问题就是导演采用什么样的镜头技巧来反映和表现这些人物的动作。
这时叙事中的人物动作成为了内容,镜头处理表现技巧成为了形式。
我们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动作时,讨论人物动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动作方式,仅仅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时我们要分析影片的镜头中和段落中采用什么样的具体镜头技巧(方法),来表现此时此地的人物动作。
导演在实际创作和拍摄处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镜头技巧(方法),拍摄和表达
不同的人物动作,也可以是用相对固定(一样)的镜头技巧(方法),表达同一的动作
和不同的动作。如果是采用后者的处理方式,就会产生影片人物动作镜头技巧(方法)
处理上的特殊风格。
例如:导演陈凯歌拍摄的影片《黄土地》,大量地采用静止(静态)的镜头完成
画面的表达,采用极为有限的摇镜头表现部分的人物动作和运动,表现场景的空间;导演徐克拍摄的影片《新龙门客栈》大多数是采用夸张` 变形的镜头画面形式表现各种的人物的近景和动作;导演吴宇森拍摄的大部分影片,大量地在叙事镜头和动作镜头中采用高速摄影(慢动作)的镜头技巧,来表达影片中人物的动作的异化,具有一种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 飘逸与超然感觉,有一种影片“暴力”美学的特征。
4: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形式:
按电影的常规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的形式应该有其相对的设计性、独立性、形象性、鲜明性。
人物光线的形式,除了受到场景、空间、环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质的影响外,还要受到影片的主题` 内容` 风格` 样式` 叙事` 情节和导演处理的制约。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赋予影片中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形式,只要这个人物一出现,这种光线的效果就存在。例如:导演张艺谋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陈老爷这个人物的光线形式,就是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定性,完全是逆光` 剪影` 半剪影的处理,增加了人物的刻画,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叙事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影片叙事情节的表达,赋予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这个人物走到哪里,这种光线效果就带到哪里。美国影片《现代启示录》中,威拉上尉历尽艰难,深入到丛林中去寻找库茨上校,丛林中库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线效果,则完全是主观化的处理,人物只有逆光的处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时候,完全是为了影片全片的风格,使某个或者某几个人物,完全采用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例如:导演关锦鹏的影片《阮玲玉》中,现代时空(演员扮演的段落)的人物处理,假定性的人物逆光` 轮廓光十分鲜明,很有现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资料影片的审美氛围,在光线的形式上,形成了俩个不同时空的交替。
四 场景
场景--------是影片叙事的基本载体和影片特定的空间环境。
现代电影的场景,可以是现实空间环境,也可以是非现实空间环境,但是,这两
者都要求要体现和反映剧本中的假定情境。
*
通常的,影片中场景的种类大体上可以划分成如下六种:
1)内景-------在摄影棚内搭制的场景。
2)外景-------大自然中天然景观的场景。
3)实景-------人类居住和活动的自然建筑的场景。
4)场地外景--------为了影片的拍摄,按一定的比例,专门人工搭制的场景。
5)特技合成景---------人工搭制用于配合拍摄的小比例的场景。
6)计算机模拟景------利用计算机(数字)创造的虚拟现实的场景。
*
现代电影中,电影场景的构成有如下的几种特点:
1)影片的银幕空间是由多种类型的场景组成。
2)同一场景可以开展一场戏,也可以开展多场戏。
3)一场戏可以在一组场景或多组场景中展开。
4)影片中的场景更加参与影片的叙事和造型,
5)场景的变化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
6)影片的构成上,场景交替变化、交替运用越来越频繁。
7)特技合成,虚拟现实的场景的出现和使用越来越广泛。
8)影片中的场景在视觉造型和视觉风格上越来越影响和决定影片的风格。
电影场景,首先是一个空间的关系,它规定和制约影片某一个段落的人物` 叙事` 动作对话的构成与处理。场景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概念,例如:操场` 街道` 河边、厨房、卫生间、车内。可以有地域的限制,也可以没有地域的限制。一幢郊区的别墅,严格地意义应该是一个场景,但是,在具体的拍摄中,室内的戏和室外的戏,我们在拍摄和表述上往往又分为俩个不同的场景。
电影场景其次有一个时间的关系,它规定和制约这个场景所表达的叙事` 动作的时间关系,正如我们经常讲的:换镜头就是隔时间;换场景就换时间;换镜头如隔山;换场景就是换空间。
通过拉片和影片的分析我们发现,电影中场景的选择、利用、排列、构成,会影响到以下几个问题:
1)场景决定影片的风格:场景的选择和具体地运用,在宏观上就决定了影片的叙事风格和造型风格。我们常常讲:外景利于影片的气氛。内景利于影片的光线运用;实景利于影片的空间表达。外景出意境,内景出戏,实景出调度。
2)场景影响影片的空间感觉:电影中外景的出现,无论场次的长短、多少,都会在影片中形成一种整体的空间规模、感觉和效果。而在内景的拍摄中,我们会有一种与之相反的感觉,显得影片空间变化较多,但不完整。
3)场景制约人物形象的塑造:电影中外景的应用,使得人物的表达更为有环境依据,使人物在叙事上更有可信程度,更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内景的应用,优化了摄影的造型元素,在视觉上更有利于人物的
4)场景关系影片的影调构成:由于影片中场景的有意识、无意识的变化,影片中的影调关系会有很大的变化,可以构成影片的不同场景的不同的影调效果。
5)场景决定一段叙事情节的完整:电影中的一个场景中可以清晰、明确地完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叙事情节,也可以仅仅是表达叙事情节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我们经常讲的“一场戏”,是一个表述性的语言,是一个实际情节的称呼,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事件的表达方式。实际情况往往是,一场戏有可能在一个场景中完成,也有可能在几个场景中完成。
电影中场景的作用十分重要,要求我们在选择场景的时候要特别地谨慎和准确。分析时,我们也要关注场景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
五 景别
电影的景别,是一个电影镜头和画面的视觉形式的表述语言。表面上是一个造型元素,实际上是一个叙事的手段。
景别最最根本的含义,是表达画面所包括的范围。电影景别的划分大体上有如下的几种形式: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电影中的景别,是影片视觉效果、导演语言风格的外在形式之一。决定影片风格,决定叙事风格,决定视觉风格,决定导演风格,我们在分析影片的过程中,对于影片的景别的把握重点是在于全片,而不在于具体的某一个镜头。分析的重点在如下几个方面:
1:影片全片的叙事过程中,什么样的镜头画面景别为主?在影片中是一种什么样的主导趋势?
2:场景中重要的人物对话镜头是以什么样的镜头景别为主?镜头景别变化之间有什么样的规律和特点?对于影片中的人物刻画和叙事的推动有什么样的帮助?
3:电影场景中的内景的景别特点是什么?外景的景别特点是什么?这两种景别交织在一起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特别是要分析景别分别在外景和内景当中对于人物、叙事、对话、动作的表现和表达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4:每一个场景的开始的镜头和结束的镜头的景别的应用有什么样的特点?镜头剪接中景别的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
5:全片中,镜头画面的景别的变化幅度是什么?对影片的节奏有什么样的影响?
6:分析在动作的场景中,景别的应用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形式?
7:景别的运用对于影片的风格有什么样的作用?
8:不同的景别运用,对于画面的构图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帮助?
9:分析景别的应用对于环境的气氛,空间的表达有什么样的作用?
六 空间
电影空间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不能离开影片的叙事和影片的主题。
往往在我们认识电影的过程中,电影的空间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比较广泛,不太具体的概念。这种感觉也一般来自于我们的生存观念。
那么,电影的空间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1:电影的载体空间的明确性。也是我们说的银幕的二维空间。电影的银幕空间是有限的,平面的,具体的。
2:电影的表现空间的假定性。我们所看到的银幕的三维空间是一种假定性的三维空间。电影是利用光学的、色彩的、影调的给我们创造一个生理((眼睛)感受是具体的,心理(大脑)感受是假定的空间关系和空间效果。
3:电影的感觉空间的综合性。我们对电影空间的感觉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的综合感觉懂得过程。即使银幕的,又是想象的;既是具体的,又是幻觉的;既是平面的,又是三维的;既是表现的,又是再现的。
4:画内空间的现实性与画外空间的想象性。电影是用画内有限的空间布局,表达画外的无限空间关系。我们常常是用局部的、不完整的画内空间去表达画外整体的空间关系,缝合观众心理的想象。
我们在分析电影的过程中,就要分析如下的一些问题:
1:影片中主要的空间构成是否参与影片的叙事与造型?电影中的空间存在,一般的情况是作为事件发生的环境来帮助影片完成叙事,例如:影片《红高粱》中,高粱地成为了影片中“我爷爷”和“我奶奶”情感宣泄的重要环境依据。但是,有的情况是,影片的空间直接作为一种叙事元素和造型元素,成为影片的视觉主体和审美主体。例如: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陈老爷的宅院,作为一种环境,作为一种象征,作为一种风格,作为一种影片的故事和造型元素,独立的在影片中发挥作用。
2:影片主要空间的跳跃是否构成巨大的对比关系?美国影片《勇敢的心》中,英国苏格兰的地域风光和古代封闭式的城堡,这两个场景的交替,形成了巨大的空间对比,也形成了巨大的气氛对比,对影片的叙事和风格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3:影片的空间是否具有象征意义?电影中的空间既是主题的载体,又是叙事的环境;既是影片的视觉风格,又是影片的造型风格;所以,电影中的空间有很大的表现性和象征意义。
4:现代电影当中,电影的空间象征与表现形式大多是两种存在形式:
1)一个是影片的整体的空间象征;
2)一个是影片的局部的空间象征;
影片的创作者大多用这两种方法帮助深化影片的立意。影片《黄土地》中运用大量的
外景中土地、黄河、窑洞、整体的空间关系象征,来达到影片中对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传统风格的反思。影片《菊豆》中,运用封闭的染坊内景局部的空间关系象征,来表现染坊的兴旺与发达,来表现一个家族生命的衰败和伦理、道德的衰败。影片《全金属外壳》中海军陆战队士兵的卫生间,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局部空间关系象征,不但很好的表现了几个士兵在人性压抑下和军队压抑下的精神扭曲,也表现了士兵不满军队体系中军官的作风而枪杀军曹的震惊事件。
5:影片空间的表达与表现是否有个性特征?《大红灯笼高高》《》《》
七 机位
电影中的机位就是摄影机的位置。
实际上,机位是影片导演风格中最为重要的语言形式,镜头形式,叙事形式,视觉形式。
我们知道,戏剧场面调度的核心是人物在舞台中的位置。
在电影的场面调度中,则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因素。1)人物在场景空间中的调度与处理。2)摄影机机位在场景空间中的调度和处理。摄影机机位的设计、运用、具体方式、变化的规律,都反映了导演的镜头意识
八 运动
九 色彩
电影中的色彩是影片中重要的视觉元素
十 光线
光线是摄影创作中的灵魂。
十一 角度
十二 暴光
暴光是一个电影摄影中的技术问题。
有人会在影片分析的时候提出这样的问题,暴光的问题对于我们的常规电影分析有什么样的作用?是否有艺术上的意义?
而我们在艺术的创作中有这样一种体会,摄影技术问题在局部上是一个技术问题,在影片创作整体上就是一个艺术问题。
暴光问题最终反映出来的是影片的视觉形象效果的整体感觉和影调关系。
暴光在摄影创作上是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胶片感光度的应用;有摄影对洗印技术的控制;有量光的方式、方法;有对于摄影暴光点的有目的选择;有胶片高亮度部分和低密度部分的有效控制;有镜头画面效果控制的设计与风格等等。
十三 对话
影片中人物的对话,仍然是常规电影中的主要的表现方式和叙事形式。
在我们的影片分析中,分析
14动作
15透视
16景深
17主体
18影调
19视线
20调度
21位置
22数量
23长度
24叙事
25写意
26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