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快跑》电影结构人物以及其他
一、 结构
板块式结构。
板块式结构是电影剧作结构中的现代剧作结构,是与通常电影的“常规剧作结构”不同的“非常规剧作结构”。
全片时间:75分钟。
开头:1分—10分。
第一次奔跑:10分—30分。
第二次奔跑:33分—53分。
第一次奔跑:55分—75分。
影片结构示意:
开头(10分)曼尼丢钱。
第一次奔跑(20分。正常)超市抢钱。罗拉身亡。
冥界(3分)
第二次奔跑(20分。推迟)银行抢钱。曼尼身亡。
冥界(2分)
第三次奔跑(20分。提前)赌场赢钱。成为富人。
通过前面影片的读解,我们可归纳以下特征:
① 、板块结构:
影片的结构是明显的三大块。三大块本身的叙事各自独立。三大块没有叙事上的关联。使三大块连接为一体的,不是叙事,而是整个影片的立意和作品的主题。这是典型的板块式结构。
② 、电影时间与实际时间一致:
电影中,罗拉有三次奔跑,而这三次奔跑的每次奔跑的电影时间的长度与现实中的实际时间的长度基本一致,都是20分钟。这在以往的电影中实属罕见。
③ 、冥界处理:
三次奔跑的中间用冥界来转换。在板块式结构的影片中,因为各个段落的叙事上的独立,这就带来了段落衔接上的困难。《罗拉快跑》中的三次奔跑中间的两次冥界处理,使三个段落衔接自然。
另外,冥界中,罗拉、曼尼两个人裸体躺在一起,导演用红色色调笼罩住他们。有人说,这是汤姆.提克威在调侃瑞典电影大事英格玛.伯格曼的影片《呼喊与细语》中的场面。我认为这种观点颇为牵强。
二、 人物
罗拉:
曼尼:
父亲:
母亲:
梅耶叔叔:
流浪汉:
推车妇人:
偷车男孩:
女职员:
警卫:
盲妇:
1,人物的变与不变:
影片中共有三次奔跑,三次奔跑中,涉及到的人物,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时空隧道中,都有变化:罗拉、曼尼、父亲、梅耶叔叔、流浪汉、推车妇人、偷车男孩、女职员、银行警卫。
众多人物的变化,表现了影片的主题,表现了世界的千变万化和不可琢磨。
三次奔跑中,只有一个人物没有变化。她就是罗拉奔跑开始之后,她第一个遇到的人物:罗拉的母亲。从母亲之后,连楼梯的恶男和狗都有变化。
为何如此?
母亲的出现是在罗拉每次奔跑开始的时候,母亲的不变是为了给观众提供一个客观、真实的叙事参照和坐标。母亲的不变恰恰是为了表现后面的变,就象我们从“0”开始往后面数数,我们数的第一个数是“1”,而不是“2”,然后,从“1”往后,是“3,5,8,9,12,15……”
我们常说的变化恰恰是相对不变化而言。所以,我们既然要写变化,就得让观众觉察出变化。
2,男人与女人:
前面我们讲了女权主义。的确,通过看影片,我们会发现:影片中的人物序列中,男人都是那样的可笑,甚至是可怜。
男人:
曼尼前面我们已经说过。
罗拉的父亲更是窝囊,在家怕老婆,在公司怕情人。罗拉用枪逼他去取钱的时候,父亲简直象一个受气包。
流浪汉本来象是条汉子。可是,最后当曼尼用枪指向他的时候,他立刻“稀松”,并把千载难逢得到的10万马克双手奉还。
银行的那个男职员,在时空隧道中,居然被女人头上套上笼头,嘴上戴上嚼子,身上拴上皮套,象马一样地驱赶。堂堂男子汉大丈夫的形象已经被糟溅到了如此地步。
与男性形象相反的是女性形象。
女人:
母亲白天不上班,在电话里聊大天。晚上,父亲回家,欺负父亲。
推车妇人不断地偷孩子,并且,屡败屡偷。
银行女职员把男职员当马驱赶。
明眼睛的女人不说,就是没眼睛的女人——电话亭外的盲妇,居然象一个神一样,为有眼睛的男人(曼尼)指出了流浪汉。最后救了曼尼的命。
至于罗拉的伟大,前面已经作了许多分析.
罗拉不仅是一个”女强人”,罗拉还是一个神奇的女孩.
罗拉能够使时空倒转。罗拉能够在时空隧道中看到别人的过去和未来.
在赌场中,罗拉第三次大叫,用99.2元赢了10多万元。
还有,在第三次奔跑中,在急救车上,急救员,那个身强力壮的大汉在大汗淋漓地为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作人工呼吸。可是,病人还是一步步地走向了死亡。可是,就在这时,罗拉的手放到了病人的手上……于是,再次发生了奇迹。
女人就是这样地神奇,女人就是这样地有力量。时代的变化,男人、女人地位的变化已经是天翻地覆。
三、 其它
1、 大叫
《罗拉快跑》中,罗拉曾经三次“大叫”。三次大叫,声音剧烈刺耳之外,并且都产生了神奇的效果,环境中的玻璃器皿发生爆裂。
如果说,冥界中,罗拉、曼尼二人裸体躺在红光中,是汤姆.提克威在向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致敬有失牵强的话,这里,罗拉的“大叫”则是明显地源于德国电影大师施隆多夫的影片《锡鼓》中的主人公奥斯卡的经典的“大叫”。
奥斯卡的“大叫”是一个无助弱小的孩子,在向虚伪丑恶的成人社会和法西斯小丑抗争。这里,罗拉的“大叫”是为了逆转似乎上天已经安排好了的自己的命运。奥斯卡的“大叫”与罗拉的“大叫”,从表现形式到精神内涵一脉相承。
“大叫”是一种反抗,一种对现实世界彻底拒绝的反抗。“大叫”更是一种无奈,它是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人们的一个神奇、浪漫、美丽的愿望和想象。
2、 枪
电影中,枪的男性性别上的隐喻涵意,已经勿庸累言。枪是男性性器的象征,是男性性别角色的标志。
现代西方摇滚乐队中,许多男子乐队的名字就是“枪”。如著名的“枪与玫瑰”。
在传统电影中,枪往往代表着男性的勇敢、无畏、和男性的主宰性和侵略性。
我们永远不会忘怀在美国的西部片中,那些头戴牛仔帽,身穿牛仔裤,口叼雪笳,手中高举着一枝枪的美国西部牛仔。
可是,时间到了今天,同样的枪到了曼尼、超市警卫、银行警卫的手里,它仅仅是男人拿着它来虚张声势地吓唬人的工具而已。
相反,女人罗拉却如此利落地从男人的腰间(银行警卫)痛快利落地下了男人的命根子——“枪”。然后,罗拉干脆利落地射击。
影片中,罗拉曾经三次射击。而男人(超市警卫、银行警卫、罗拉父亲)却是惊异无比地呆看而已。最后,罗拉把枪象丢一个玩腻了的玩具一样,随便地把枪往地上一丢。
上面我们曾经谈到女权主义。的确,现代社会的男性已经沦落到了让人尴尴的地步。
应该说男性地位的沦落,错误不在女性,而是在男性自身。母系社会之后,男性实在不该把自己装扮成一副坚挺昂扬的形象。
从生理学角度讲:男性是异常脆弱的性别。男婴的死亡率远远高过女婴。女性一生劳动,生育后代。按理寿命应该不如男性。可是,相反,女性平均寿命远远高过男子。
据医学科学统计:因为生活条件的舒适和环境污染造成的自然界条件恶化等原因,男性物种的蜕化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女性。如:本世纪末,成年男人的精子数量比本世纪初成年男子的精子数量减少了40%。其减少的程度超过男性从原始人到本世纪初精子减少的程度。所以,有些科学家指出:有朝一日如果人类灭亡,人类灭亡的原因不是原子弹,不是外星人的入侵。人类灭亡的原因是男性精子质量的减低和减少,以至人类将来无法繁演后代。熊猫物种的危机,主要是雄性大熊猫的生育能力几乎丧失殆尽。科学家指出:人类将来的延续可能是女性自己解决问题,克隆技术,无性繁殖。
3、“20分钟营救”
我们知道,从电影剧作法的角度讲:一部电影吸引观众,依赖电影结构上的严密布局。也就是所谓的结构上的起承转合,和影片的情节线设置及情节点系列。
《罗拉快跑》没有常规故事片的剧作上的严密布局,或者说它已经丧失了常规电影剧作布局的种种优势。这无遗会大大地影响人们的观赏兴趣。
但是,本片却非常好看,并且获得了出人意外的商业上的成功。原因何在?
我认为:从常规的剧作法来分析《罗拉快跑》的商业上的成功是无济于事的。本片虽然在剧作上没有所谓的结构上的起承转合、影片情节线的设置、和影片的情节点系列,但是,这里,制作者却在玩弄一块魔石。
魔石就是魔石,它的效果是神奇的,是不可理喻的。
这块魔石就是“20分钟营救”。
罗拉的时间只有20分钟,晚一秒钟就是死亡。
观众们屏住呼吸,心惊肉跳地关注着罗拉的分分秒秒。每一个人都在默默地祈祷:祈祷罗拉能够在最后一分钟赶到。
“20分钟营救”犹如一块神奇的魔石,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神经。这正是全片的剧作核心。它已经代替了剧作上的严密的布局,
因此说:剧作法(常规)是经验的总结。但是,它并不是影片商业成功的唯一之路。
4、爱情主题
前面我们指出了“20分钟营救”。但是,罗拉为什么营救,罗拉为什么抢钱,罗拉为什么赌钱,罗拉为什么奔跑?总之,罗拉的这些行为是否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所以,与“20分钟的营救”相关联,影片的爱情主题是《罗拉快跑》吸引观众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罗拉不是为了自己而奔跑,罗拉不是为了私欲而奔跑,罗拉不是为了金钱而奔跑。罗拉为了救自己的爱人不顾一切地奔跑。罗拉是在为了他人而奔跑,罗拉在为了爱情而奔跑。
难怪许多女孩在看《罗拉快跑》的时候,为罗拉的奔跑而伤心落泪。
爱情主题永远是电影吸引观众的灵丹妙药。
5、《罗拉快跑》与《夜海之旅》
人类总想征服世界,人类总想把握世界。人类总想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世界的主人。
但是,让人不解的是:科技越发达,人类却越觉得世界的不可知,越觉得世界和命运的无法把握。就象罗拉的奔跑,早1秒钟,晚1秒钟,结果居然会如此地迥异。
冥冥中,有一只手会如此轻易地操纵着我们的一切。
今天,尽管塑料的人造心脏在我们的胸膛里跳动,尽管航天飞机在宇宙间翱翔。可是,面对世界,面对命运,人类却感到了更加地脆弱,更加地无助和绝望。
美国作家约瀚.巴斯在他的小说《夜海之旅》中,描写一个精子在茫茫的夜海(子宫)中前行的过程。
精子前行的时候,突然,精子停了下来。精子开始思想:我从何来,我向何去?我为何而去?后来,精子想明白了:我现在仅仅是半个生命。我最后的辉煌是和卵子结合,这样我们就能变成一个完整的生命。
精子想到这里,精子想到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生命后,精子又开始兴高采烈地上路了。
走着走着,突然,精子又停了下来。精子想到了最终的结果。精子想到:此时此刻正有3亿个精子游向卵子,而最后,只有一个精子能够和卵子结合,也就是说:最终自己和卵子结合的概率仅仅是3亿分之一。
精子顿时感到了彻骨的寒冷。
《夜海之旅》中的那个小小的精子的感受,就如同我们一个人在世界上的处境一样。我们是那样的微小,又是那样的无望。
作为一个人来讲,人生的过程就是奔跑的过程。我们每个人就象那粒小小的精虫在冲向成功的彼岸。可是,最后的成功,最终我们与卵子结合成为新的生命的概率却是3亿分之一。
罗拉在20分钟内拿到10万马克,并把钱送到的可能也是3亿分之一。面对这个3亿分之一,罗拉的选择是“奔跑”,是把自己的头发染得象燃烧的红色火焰,她在钢铁水泥的城市中奔跑,拼命地奔跑。
那么,我们呢?
我们的一生就是罗拉的20分钟。我们将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她是那样灿烂地在20分钟后的终点处诱惑着我们,放射着让人目眩的光芒。
面对我们辉煌的梦想,朋友,你该怎样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