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艺考 / 备战艺汤 / 导演编导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结构分析

一部电影在格局上应该是下面这个样子:

     情节点Ⅰ                情节点Ⅱ         情节点Ⅲ
├——─────┼──——───────┼─——───┤
\__开头 1/4__/ \____发展 2/4___/ \__结尾 1/4_/
     30分钟                  60分钟                30分钟

对于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电影格局,我们应有如下把握。

1、 《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开头”

《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开头部分始于幼年时空:“段落1送父出征”、“段落2窥视跳舞”、“段落3扔书包”。影片从“段落4街道游荡”进入少年时空:

开头

※ 1、送父出征: 幼年马小军送父出征。 (场景1-3,“第一本”)
※ 2、窥视跳舞: 幼年马小军隔窗窥视女孩跳舞。 (场景4)
※ 3、扔书包: 幼年马小军扔书包,少年马小军接书包。(场景5)
※※ 4、街道游荡: 少年马小军等在街道游荡。 (场景6-7)
※※ 5、教室风波: 胡老师上课,学生们向胡老师捣乱。 (场景8)
※※ 6、吹避孕套: 马小军私开父亲抽屉,翻出避孕套。(场景9)
※※ 7、初见“画中人”: 马小军开锁入室,无意中看到墙上的“画中人”。

(场景10—13,“情节点Ⅰ”。)

“段落1送父出征” 的主要特征是节奏快,刺激,表现幼年马小军送军人父亲去执行军事任务的激动人心的场面。红旗招展,坦克奔驰,巨大的飞机直冲云天。豪情激荡中的幼年马小军甚至渴望中苏开展,以便自己在新的世界大战中成为英雄。

开头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交代电影的背景,主要人物出场。从电影格局的角度讲,“段落1送父出征”是开头部分的“第一本”(头10分钟)。电影对“第一本”的要求是:节奏快,刺激,立刻吸引观众。

“段落1送父出征”、“段落2窥视跳舞”、“段落3扔书包”、“段落4街道游荡”、“段落5 教室风波”、“段落6吹避孕套”、“段落7初见‘画中人’”是电影《阳光》的开头部分。其中,“段落1、“段落2”、“段落3”是幼年时空。从“段落4”开始,影片进入少年时空。

开头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段落3扔书包”、“段落4街道游荡”之间的时空转换。这是一个大的时空转场,通过马小军“扔书包”事件连接两个时空。应该说,这个转场处理异常精彩(后面“四、影片段落读解,(四) ‘扔书包’”中详细分析)。

另外,“段落7初见‘画中人’”是开头部分的“情节点Ⅰ”:少年马小军用自己私下配制的钥匙,鬼使神差地打开了一个房间。马小军走进房间,倏然间,马小军看到了墙上微笑的“画中人”。马小军被震撼了。这个平时大大咧咧、行为粗俗放浪的马小军遭遇爱情,从此,马小军的生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里,“情节点Ⅰ”结束影片的开头部分,并且,它紧密勾住了影片下面的发展部分。发展部分表现的是马小军和“画中人”的关系和爱情。就像我们所说的:“演出开始了。”

2、《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发展”

《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发展部分均为少年时空:

发展

※※ 8、大院见于北蓓 马小军在部队大院见到于北蓓,被于北蓓强吻。(场景14—18)
※※ 9、欢迎西哈努克: 马小军、胡老师等在街道欢迎西哈努克亲王。(场景19)
※※ 10、再见“画中人”: 马小军来到米兰家,再次看“画中人”。(场景20)
※※ 11、遭遇“画中人”: 马小军在米兰家与米兰遭遇。 (场景21)
※※ 12、派出所被抓: 马小军在展览馆拍婆子,被抓,回家后发泄。(场景22—24)
※※ 13、胡同殴斗: 马小军、刘忆苦等在胡同与人殴斗。 (场景25-27)
※※ 14、街道见米兰: 马小军在街道见到米兰。 (场景28-29)
※※ 15、妈妈生弟弟: 马小军妈妈生下马小军的弟弟。 (场景30-32)
※※ 16、桥下打架: 马小军、刘忆苦等在铁路桥下与人打架。(场景33-34)
※※ 17、老莫欢聚: 打架后,马小军与“小坏蛋“等在老莫欢聚。(场景35)
※※ 18、冲头发: 马小军在米兰家,为米兰冲头发。 (场景36—39)
※※ 19、跳烟筒: 马小军跳烟筒。 (场景40—43)
※※ 20、父亲遇米兰: 马小军父亲遇到米兰。 (场景44)
※※ 21、看电影: 马小军、米兰等看电影。 (场景45—50)
※※ 22、唱歌、送米兰: 众少年月夜唱歌。马小军清晨送米兰。 (场景51—53)
※※ 23、回老家奔丧: 姥爷死了,马小军回老家奔丧。 (场景54—55)
※※ 24、米兰与刘忆苦在一起:米兰和刘忆苦在一起,二人关系亲密。 (场景56—60)
※※ 25、游泳池对峙: 马小军、刘忆苦等为米兰与流氓“彪子”对峙。(场景61)
※※ 26、老莫过生日: 马小军、刘忆苦在老莫过生日(两次)。(场景62—66)
※※ 27、雨中示爱: 马小军雨中向米兰表达爱情。 (场景67—69)
※※ 28、强暴米兰: 马小军绝望中强暴米兰。

(场景70—74“情节点Ⅱ”。)

发展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展开故事和人物。发展部分是电影的主干部分,该部分处理重要的是,怎样让观众觉得有意思,让观众看得津津乐道。这是电影剧作的结构问题,也是我们常说的讲故事的技巧问题。

要使观众觉得有意思,首先是要表现重点,其次是要使故事内容、节奏富于变化。从上面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到影片选择的都是一些有意思的事件:像 “再见‘画中人’”,“遭遇‘画中人’”,“胡同殴斗”,“街道见米兰”,“桥下打架”,“冲头发”,“跳烟筒”,“唱歌、送米兰”,“游泳池对峙”,“雨中示爱”,“强暴米兰”等等。

同样,影片制作者为了使这些事件富于变化,它们在影片中是以相互对称的形态出现的。这种对称的核心是:

暴力和爱情

暴力:

“胡同殴斗”,“桥下打架”,“跳烟筒”,“游泳池对峙”,“老莫刺杀刘忆苦”,“强暴米兰”等等。

爱情:

“再见‘画中人’”,“遭遇‘画中人’”,“派出所看到‘画中人’”,“街道见米兰”,“为米兰冲头发”,“唱歌、送米兰”,“雨中示爱”等等。

暴力和爱情(乃至色情)都是观众有兴趣观看的事件。同时,这两类事件的性质又是相互对立的:阳刚与阴柔,壮烈与抒情。制作者把这两类迥然不同的内容,交叉在一起展示,会给观众完全不同的观看享受。

同样道理,这种相互对立内容的交叉表现,体现在影片节奏上,会使影片节奏一“紧”一“松”,一张一弛,变化有致。

“段落28强暴米兰”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情节点Ⅱ”。这里,不断经受爱情折磨的马小军,在绝望中强奸了他心中的偶像,他心中的“美”的化身──“画中人“米兰。从此,马小军与米兰的关系彻底结束了。

少年马小军初对爱情,他的肉体和心灵是分裂的。正是因为马小军得不到米兰的爱情,马小军才对米兰采取了这种极端粗暴的方式。肉体与心灵的分裂的背后,是马小军对心灵、对美好爱情的强烈渴望。

“情节点Ⅱ”是电影中仅次于“情节点Ⅲ”的情节点。同时,“情节点Ⅱ”结束了影片的“发展部分”。

3、《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结尾”

《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结尾部分“段落29街头游荡”、“段落30高台跳水”是少年时空。最后一个段落“段落31长安街遇古伦木”是中年时空。

结尾

※※ 29、街头游荡: 马小军街头游荡。 (场景75)
※※ 30、高台跳水: 马小军遭众人唾弃,马小军高台跳水。(场景76,“情节点Ⅲ”。)
※※ 31、长安街遇古伦木:中年马小军等在长安街遇到古伦木。(场景77)(全片结束)

结尾部分的主要任务是:结束故事,完成影片的升华。《阳光》结尾部分的重点是“段落30高台跳水”。

“强暴米兰”后,马小军与米兰的关系彻底终结,同时,马小军也被自己的少年团伙所驱逐。马小军来到了过去经常和米兰还有自己的少年伙伴们一起来的游泳池。马小军独自一人走上高高的跳台,然后从跳台上一跃而下。

“高台跳水”段落的核心是“告别”。马小军告别少年,告别爱情,告别“阳光灿烂的日子”。

马小军的起跳与落下的处理完全不同。马小军如一个跳水王子姿态优美地起跳。然后,马小军如同一个不会跳水的正常之人,挣扎着落下。起跳与落下是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异常精彩、让人心动的一笔。优雅的起跳恰如一个人的青春少年。落下则是一个人少年之后的平凡、“正常”的人生。最可叹的是:起跳与落下之间的那个转换的时刻:升与降,乐与苦,优雅与平庸,浪漫与实际,理想与现实,诗情画意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与普通平凡的“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叠在一起。

“段落30高台跳水”是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情节点Ⅲ”。 “情节点Ⅲ”是整部影片的高潮。同时,“情节点Ⅲ”应该结束整部电影。但是,影片到这里并未结束。

4、《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中年时空”

《阳光灿烂的日子》的 “段落31长安街遇古伦木”是影片的最后段落,它是中年时空,它结束《阳光灿烂的日子》整部电影:
※※ 31、长安街遇古伦木: 中年马小军等长安街遇到古伦木。 (场景77)

应该指出:《阳光灿烂的日子》结尾的中年时空段落是影片制作者的匠心所在,也是影片不同凡响的重要体现。

前面我们指出,电影中的幼年时空、少年时空属于影片的故事层面。幼年时空、少年时空采用彩色胶片拍摄。中年时空属于影片的象征层面。中年时空采用黑白胶片拍摄。中年时空的精神实质是象征的,哲理的,是人到中年的马小军们的精神状态的展现,是影片制作者对影片、艺术、人生的思考和反省。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X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